金融信息
推荐平台

共创新时代农商行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新局面

    练好内功,迎难而上,共创新时代农商行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新局面——中国银行业协会黄润中秘书长在大型农商行业务交流座谈会上的讲话

    尊敬的金山主任,各位农商行同仁:

 
     大家上午好!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非常高兴参加大型农商银行业务交流座谈会议,一起学习领会中央精神和监管政策新规、分析研判经济形势、总结分享农商行在风险防范、经营发展、服务“三农”、小微和民营企业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很及时且很有必要。首先,请允许我受潘会长委托,代表中国银行业协会对银保监会农村中小机构监管部、创新业务监管部的领导和各位农商行的同仁们不远千里拨冗参会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对金山主任代表农合委作的报告和取得的成绩表示敬意!对本次会议承办方北京农商银行所付出的辛勤努力表示由衷的谢意!
 
    一会儿两位处长还要给我们做政策解读和辅导,请大家认真学习并做好贯彻落实。借此机会,我浅谈三点体会和认识,抛砖引玉,供大家批评指正。
 
    一、农商行面临的新的情况、新的形势和新的要求
 
    当前,我国经济正在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继续保持在合理区间,经济结构持续优化,经济发展健康稳定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生产要素条件没有改变,长期稳中向好的总体势头没有改变。但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宏观的内外形势给我们承担的压力越来越大。
 
    (一)以中美贸易摩擦为代表的外部不确定性增加,使得中国经济金融体系面临的外部环境日趋复杂。自从2018年3月以来,中美两国关于贸易问题产生争端,逐渐在经济政治乃至军事等多方面均产生了或多或少的摩擦。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影响和威胁全球金融稳定的风险因素在增加,对全球及中国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构成负面影响。同时,随着我国经济金融体系中多年累积的周期性、体制机制性矛盾和长期积累的风险隐患暴露,当前经济运行稳中有变,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经济运行中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
 
    (二)服务好民营企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改革开放40年来,民营企业在稳增长、促就业、增税收、活跃市场和维护国家稳定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进入调整转型期,党中央将如何进一步激发民营经济的活力提到了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要求要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央行和监管部门积极推动引领,出台多项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政策举措,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小微企业贷款,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工具,提供增信支持。习近平总书记11月1日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再次重申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基本方针,强调一定要打破“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等隐形壁垒,解决好为民营企业做好服务,特别是中小企业融不到资的问题。农商行与县域经济、民营经济“骨肉相连”,截至2017年末,农商行股权结构中民营资本占比已经超过80%。与此同时,农商行多年来扎扎扎扎实实推进业务本地化和下沉业务重心,在规模、影响力以及发展速度上均位居当地银行业前列,甚至成为行业“翘楚”。截至2018年三季度末,我国农村银行(含农商行和农合行)总数达1319家,资产总额25.8万亿元,负债总额23.7万亿元,分别较年初增3.89%和3.47%,在农合机构中占比分别为78.9%和78.6%,实现净利润1832.7亿元,资产利润率12.5%,资本利润率0.97%。其中涉农贷款7.4万亿元,较年初增长7.2%,农户贷款户数2485.1万户,同比增加147万户;小微企业贷款余额6.9万亿元,较年初增长9.3%;单户授信1000万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5万亿,比年初增加3009.1亿元,贷款户数478.5万户,比年初增加60.9万户,发放扶贫小额信贷达到1099.1亿元。
 
    (三)严监管、强监管态势已基本形成。随着资管业务的发展,农商行资金业务已从传统的转贴现、同业存放、票据业务、债券买卖发展到理财、同业存单、信贷资产证券化等业务,交易策略由资产配置为主、资产交易为辅转变发展为资产配置和资产交易并重,在为客户提供多元化财富管理服务的同时,增加了农商行资金业务收入,提升了盈利能力和水平。目前,资管新规和理财新规相继落地,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目前正在征求意见,一系列强监管严监管措施的出台,压缩了监管套利空间,挤出了过去外延式发展的水份,迫使农商行面临着在守住风险底线的前提下调整业务结构和风险偏好的紧迫压力,产品净值化管理、打破刚兑将成为过渡期后农商行理财业务发展的主题,均衡发展资金业务是大势所趋。
 
    (四)以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和大数据为代表的金融科技前沿技术正在重塑金融行业生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随着全球科技和创新进入拐点式爆发,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正在重塑金融业。商业银行积极主动拥抱金融科技,运用金融科技重新定义金融资产的数字化处理规则、创新服务流程、降低风险控制成本,促进了自身转型升级和产品创新,相关产品和服务更为丰富、便捷、易达,可以更好地满足消费结构升级衍生出来的金融服务新需求,拓展了金融服务的时空边界,推动解决金融服务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未来有可能进一步推动银行业的商业模式、运营模式、服务模式,甚至是组织架构和企业文化的改变。
 
    二、准确分析农商行当前面临的优势机遇和劣势挑战
 
    农商行是中国金融系统中分布范围最广、服务群体最分散、服务条件最艰苦的金融机构。农商行长期以来立足农村金融市场,历史存续长,网点下沉深,人员本土化程度高,与县域经济最近,与民企小微、“三农”最亲,是最接地气的地方银行,被称为是“离大地最近的银行”。它的优势主要有两个:(一)本地化优势。在农村金融市场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带有鲜明的机构地方性、分布社区性色彩,与所在区域的联系比其他金融机构更多、更广,密切联系群众,具有广泛的人缘地缘优势,这是其他机构所没有的。(二)决策链条短,信息获取效率优势。农商行管理层次少,决策链条短,经营方式灵活。同时,机遇农商行的地缘优势,对已知和潜在的客户都积累了大量的信用信息知识,能对客户需求具有快速的决策能力和灵活的处置能力,从而及时满足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在与其他商业银行争夺市场时取得先人一步的优势。
 
    当然,在看到优势和机遇的同时,受外部环境、地域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和经营管理水平等多种因素影响,尤其是金融乱象整治工作的深入推进,农商银行发展中也面临着内外两方面的严峻的挑战。
 
    (一)外部环境深刻变化带来的挑战
 
    一是今年以来监管部门便接连出台新监管规则。在金融风险形势复杂严峻的背景下,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更是处于风险的易高发期,很多风险和短板开始“水落石出”,对不良资产处置、特定目的载体投资及同业理财等业务方面,监管强调要将整体防控与重点整治相结合,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更高的监管要求,势必会给农商行的业务发展带来严峻的考验。同时,由于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以及地域经营限制等因素的影响,以及受资产规模及银行监管评级的限制,农商行在业务拓展、获取优质资产和客户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困难,虽然近年来通过大力推广电子银行、直销银行以及手机银行客户端等方式打破了经营上的地域限制,但农商银行劣势地位依然未变,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自身的长远稳定发展。
 
    二是随着国内外经济金融环境波动及国家政策有利引导,大中型银行加速业务下沉,纷纷重返县域市场。相继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并加大对县域地区网点布设的力度,利用总行资金集中、科技集中和产品多样化的天然优势,不断抢占县域金融市场。目前,国有大型银行已在总行层面和全部185家一级分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股份制银行设有5000余家扎根基层、服务小微的社区支行、小微支行以及普惠金融服务中心,资源和成本优势明显,在普惠金融融资成本、创新产品和服务模式等方面给农商行带来极大挑战。当然,除了来自银行之间的同业竞争,农商行的经营环境更是随着金融主体的多元化而日益艰难。
 
    三是互联网金融业态加速向县域和农村地区延伸渗透,现代科技与金融快速融合发展,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扩大了金融服务的辐射半径,凭借其大数据和平台的优势,促进了金融服务的线上化、平台化、场景化转型,以更低的成本、更便捷的方式拓展了农户和社区居民等长尾客户,分流了农金机构的基础客户群体。其“无网点”“全天候”服务模式的普及,也在不断削弱农商行的传统比较优势。比如正在布局农村电商的如阿里巴巴、京东等互联网巨头,通过构建农村金融物流体系,加速了对农村地区的金融渗透。和支付宝等金融科技企业快速发展比较,应用场景被其日益占据,客户数和应用频率日益丧失是农商银行目前遇到的最大挑战。
 
    (二)内部机制建设和经营发展方面的问题
 
    一是近年来,农金系统改革发展步伐加快,但量增而质不提的现象普遍存在。农商行在改革发展中,看起来虽然都搭建了股份制的公司治理架构,但大多“形似而神不似”,高速发展下依然还是低水平的治理,股东遴选质量不高、股权管理配套机制跟不上,股东越位缺位、内部人控制现象还比较普遍。尤其是随着金融乱象整治工作的深入推进,农商行在同业、理财、投资和授信等领域出现的各种风险问题,归根到底都与公司治理架构不健全、机制不完善有关,显示出在股东股权管理、内控合规建设、全面风险管理和激励约束机制等多方面均存在着较为严重和突出的问题。因此,农商行要下大力气深化治理机制建设,有效保护好改革的成果。
 
    二是改制后的农商行仍有些旧经营理念、旧管理方式、旧体制的残留,经营管理仍有些“粗犷”,片面追求发展规模和速度,形成了一种不把质量、效益和效率放在优先位置的“扩张式”发展,并未形成精细化的经营。举例来说,近三年农商行资产规模累计增长约30.67%,但同期净利润仅增长了约12.56%,资产利润率由1.04%到0.87%,盈利能力不升反降。与此同时,部分农商行不良率上升以及监管机构对违规农商行的处罚力度加强等消息频频爆出,影响农商行声誉的负面报道逐年上升,农商行的声誉压力骤升。最主要的就是未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没有在规范化经营、精细化管理、差异化服务上下功夫。
 
    三是在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与时俱进创新的高质量服务方面相对不足,金融服务产品不够丰富,缺乏有创新力及竞争力的“品牌化”产品和服务模式。大多数农商行零售业务和中间业务品种匮乏,仍然十分依赖存贷款、实结算和代理业务等传统业务,为数不多的创新还存在着简单模仿同业、形式重于实质的问题,甚至还有脱离实体经济、规避监管的“伪创新”。例如,在现如今信用卡普遍使用的背景下,有些农商行信用卡业务才刚刚首发,有的还尚未开通网银业务,贷记卡、银行承兑汇票贴现、缴费一卡通等一些在国有银行推出多年的业务,在农商行仍未普及,农村金融服务手段落后,业务品种单一。
 
    三、下阶段农商行高质量发展的几点思考
 
    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根基,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农商行要以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科学认识中央对当前经济形势的整体判断和决策部署,充分认识理解金融与实体经济共生共荣的关系,进一步深化“银企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支持民企小微和三农发展战略和资管新规及配套细则的各项要求,顺应政策变化和市场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服务实体经济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人缘、地缘优势,抢抓发展机遇,以需求为导向,以市场为依托,精准发力,在为服务实体经济、乡村振兴战略、普惠金融发展提供金融支持的同时,实现自身安全稳健发展。几点建议供参考指正: 
 
    (一)跟踪调查分析,精准定位服务客群。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坚持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强调要推动农村金融机构回归本源。纵观农商行十几年的发展历程,凡是致力于服务“三农”小微、服务城乡,坚持“做农做小做散”、支持当地特色产业的农商行,风险都相对可控,在有力支持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业务的稳步增长。坚守支农支小定位、服务“小散频急”需求,是农商行发展的初心,也是当下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优化金融体系结构和加强自身防范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更是今后农商行的发展方向。一是把更多的资金配置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以“端盘子”精神下沉服务,做深、做实、做精、做细、做透本土市场。二是紧跟农村改革发展步伐,根据地方发展特色和区域经济需求,深入研究地方金融消费的需求和感受,稳步推进特色化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建立健全支农支小信贷工作机制,积极助力农村创新创业,提升金融服务的便利度和覆盖面,使金融服务红利更加普遍地惠及百姓。三是充分发挥点多面广、覆盖城乡的地缘人缘优势,大力支持美丽乡村建设,用好“兰考经验”和“卢氏模式”,把支农支小与发展普惠金融、做好精准扶贫结合起来。
 
    (二)持续学习提升,合适的运用金融科技。近年来,银行业的数字化进程日新月异,传统的银行业态发生了显著的改变,呈现了服务智能化、业务场景化、渠道一体化和融合深度化“四化”趋势。金融科技正是在数字化时代的大背景下,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驱动,重塑传统金融产品、服务与组织结构的创新金融活动。数字化新时代,银行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前所未有,根据需要与可能原则,顺应数字化发展大势,主动将数字化转型上升为全行战略,是农商行转型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一是以数字化手段为依托,将大数据技术运用到产品创新中,开发符合民企小微和三农融资短、小、频、急特点的业务和产品模式,切实提升农商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效率。二是利用金融科技使金融服务突破时空限制,将业务延伸至物理网点不能服务的区域和无法覆盖的时间,提升服务可得性和便捷性;三是借用数据科学、行为分析等手段深层次挖掘金融需求,实现个性化风险定价,实现精准画像、精准服务、精准营销,将服务覆盖到传统银行想做不敢做的长尾客户,其中大部分是缺乏有效担保抵押的民营和中小客户,实现金融资源的精准化配置。四是运用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基于对日常交易数据流、信息流的分析,商业银行可以有效判断客户的信用等级与信用水平,显著提高风险识别能力和授信审批效率,从而提升客户的服务效率,降低银行运营成本,为解决“融资难、融资贵”创造更大空间。
 
    (三)贯彻落实监管要求,加快建立特色化、差异化、符合农商行法人特点的公司治理机制。良好的公司治理对于农商行改革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也是农商行能否有效巩固改革成果、维持稳健经营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与核心。今年是农商行强化公司治理年,郭树清主席在“中小银行及保险公司公司治理培训座谈会”上对中小银行公司治理提出了“要把中小银行公司治理作为推进金融机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变体制机制的重要着力点”的要求。下阶段,农商行要深刻领会中央精神,切实贯彻落实银保监会党委和郭树清主席关于加强中小银行公司治理的相关工作要求,认真研究,统筹规划,积极加强组织和资源保障,制定科学的实施方案,充分认识农商行公司治理的特点和主要问题,准确把握农商行公司治理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牢固坚守战略定位,切实加强股东股权管理,不断健全“三会一层”组织架构,同时把党建融入到公司治理结构中,积极探索建立特色化、差异化、符合小法人特点的公司治理架构和机制,切实提升治理主体的履职能力和水平,为打好防控金融风险攻坚战、助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四)注重实效,多措并举,防控各类存量和新增风险。金融安全关乎国家安全,习总书记指出,金融安全是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银行是经营风险的特殊行业,风险管理对于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具有极端重要性,是现代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农商行在开拓创新、推动业务发展、服务地方经济增长的同时,应加强全面风险管控体系建设,做好合规管理,树立“适度风险和稳健经营”的发展概念和“风险防范为天职”的风险管理理念,将风险意识入脑入心,以强大的执行力将内部控制机制落实到位,确保“安全性”。一是加强宏观经济和行业分析研究,密切跟踪和研判监管趋势,了解新特点,把握新趋势,适应新变化,在这个前提下,积极研究探索建立早期经营风险预警平台,更注重前瞻性的分析、评估与预警,全面、及时、快速地实现风险预警;二是强化经营内控管理,加强制度约束。树立正确的业绩观、引导员工依法合规经营,同时加大对经营防控风险人员和数据分析人员的培训力度,提升经营防控风险专业人才队伍素质;三是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大数据库,打造数据中心,实施大数据战略,以国内外先进银行为标杆,结合自身管理现状及业务实际需求,继续开发和推广应用先进的风险计量工具和方法,通过科技力量支撑农商银行的业务发展;四是共建合作体系、打击失信违约行为。积极联合司法部门和其他金融机构,加大对“失信人群”的信息披露力度,对其进行严厉惩罚。同时,向信用良好和客户提供利率优惠、缩短流程、信贷直通等优质服务,让讲信用客户有获得感,让不讲信用客户付出违约成本。
 
    (五)善用农合委、协会等平台,抱团取暖,合作共赢。作为行业自律组织,中国银行业协会积极履行自律、维权、协调、服务职责,严格遵照银保监会党委“一加强两服务”的要求,在争取行业政策落实、研修培训、调研交流、行业宣传等方面做好服务工作。一是不断完善行业维权服务职能。依托中银协法律顾问团、法律专家库职能优势,收集和梳理农商行积案和债权保护中各项维权诉求,协调相关机构共同发力,打击恶意逃废债行为,实施维权行动,维护行业权益,营造农商行公平竞争的良好发展环境。二是搭建多维度的协调服务平台。针对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通过课题研究征集行业诉求,例如差异化监管、财税支持政策、市场利率形成机制参与度等方面,积极向中央有关部门争取优惠政策,反映合理的利益诉求,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监管环境和外部发展环境。三是搭建多形式的行业沟通交流平台。建立健全农商行全面合作工作机制,加强农商行会员单位之间的跨区域交流沟通。围绕“战略转型、信息科技、产品研发和风险防控”等主题适时组织召开农商行业务交流及专题研讨会议,加强农商行跨区域对接和合作,促进机构间经验共享、优势互补。四是搭建行业宣传和研修培训平台。组织编写农商银行行业发展报告,不断加大全国农商行中高层管理人员研修培训力度,持续与香港金管局、港交所和哈佛大学肯尼迪商学院合作举办“中国银行家资本之路研修班”“内地银行家风险防控与转型发展研修班”“中国银行家经济金融高级研修班”,并按计划分层次组织举办农商行公司治理系列培训。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回望过去,农商行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岁月,这其中有筚路蓝缕,有艰难困苦,也有喜获丰收。农商行过去、现在是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突围的急先锋,未来仍将是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蝶变”的引领者,是支持县域经济和民营经济发展的有生力量。今后协会更加担当作为,充分发挥行业引领作用,在原有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发挥联系各方桥梁纽带作用,搭好平台,共同为推动我国农商行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信用帝 » 共创新时代农商行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新局面

福州贷款找我们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