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信息
推荐平台

信用卡自动审批系统:自动化、智能化审批

      机器与人的关系,以及信审员所面临的转型。
 
      自动审批系统不是一台直接告诉你“核准”或“拒绝”这样的简单机器,它由多个相互独立的子系统构成,各自实现其特定的功能。每个子系统都可能会用到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专家系统等人工智能技术。

       我们欣喜的发现,很多银行的“信审工程师”都在尝试引入此类技术,快速完善实现自动化审批的基础设施,比如:利用光学OCR识别技术实现纸质申请表的快速录入;设备指纹、前端侦测技术在线上反欺诈中的广泛运用;申请评分卡已作为一项必需工具深入到风控体系中;规则引擎成为了实现自动化审批的首选工具。然而,要想从头到尾打通整个流程,构建完整的自动审批体系,还需要面临很多问题,比如:
      风控模型的结果,很可能是一个概率或者分数,如何把这些抽象概念运用于真实业务场景?随着经济的波动,一旦模型的假设条件不符合导致模型结果存在较大偏差,如何进行有效监控和调整?机器学习算法虽然能达到很高的识别精度,但是由于无法直接获取判断依据,无形中加大了与客户沟通和贷后案件分析的难度。
      现在热炒的大数据征信概念,到底对风控的帮助有多大?目前在国外,对于用作征信的数据是有严格的限制。对于银行来说,大量引入第三方数据是否物有所值?构建的大数据模型,是否存在“垃圾进,垃圾出”的窘境?
      这些问题恐怕只是“智能化陷阱”的冰山一角,但却是信审工程师们不得不去考虑和面对的问题。要从传统的人工审核发展为完全的自动化、智能化审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陷入智能化陷阱的,往往是那些梦想一蹴而就的人。创造自动审批系统时,需要时刻保持“走得快”和“走得稳”的平衡。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人与机器的配合是必要条件。这不仅仅是一个系统,而是一个人与机器的生态体系。
       即使再精确的模型,输入伪造数据,依然会得到错误的结果。因此,资料核查、身份认证环节是信审人员必须参与的,需要保证输入机器的数据真实、有效。
       机器很难进行自身迭代优化,也无法对经济环境、目标客群、风控政策等因素的改变做出快速反应。因此,信审工程师们必须建立一套策略检视、优化机制,通过数据分析时刻关注风险趋势和系统运作情况,不断优化和完善。要知道,人比机器更善于思考、更灵活。
      笔者也很佩服那些经验丰富的审批专家,他们往往能从一些蛛丝马迹中发现风险点,比如笔迹、电话录音,这些都是机器学不到或者很难学的宝贵经验。在自动审批体系中,一方面,机器要会判别何时需要求助人的经验,并保证效率与风险的平衡;另一方面,还需要尽量将信审员的经验数据化、结构化,让机器能够尽可能的获取到这些“隐性知识”。
      显然,这是一个“以人为本”的体系,人依然占据着主导地位,机器只是代替了信审员的重复劳动。在这个生态体系内,人和机器共同成长——机器不断汲取人的经验,愈发精确和智能,自动化程度不断提升;人逐渐适应角色的转变,分析能力、思维能力不断提高,专注于模型设计、策略优化等“审批艺术”。
      正如苹果CEO库克 在MIT毕业典礼上与教皇方济各谈话中所说,人工智能的关键,在于对机器的控制、自身创造性的提高和道德的约束。每一个信审工程师,或者想成为工程师的信审员,都不妨认真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信用帝 » 信用卡自动审批系统:自动化、智能化审批

福州贷款找我们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