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信息
推荐平台

民生银行2018年业绩:净利润503.27亿元

       民生银行2018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经济金融与政策环境回顾

        本报告期全球复苏放缓、增长分化,我国经济金融面临更加错综复杂的环境。一方面,主要经济体增长持续分化。美国仍然保持快速扩张势头,美联储延续加息缩表进程;欧元区经济增长放缓,英国脱欧和意大利预算问题悬而未决,货币政策正常化难以启动;日本经济受自然灾害冲击出现负增长,物价涨幅回落,央行继续实施超宽松政策;美元走强叠加全球投资者风险偏好下降,部分新兴经济体持续承压。另一方面,贸易保护主义显著升温,主要经济体贸易摩擦升级,深刻影响了国际产业分工格局与全球价值链体系,导致全球贸易增速放缓,拖累经济复苏进程。全球经济金融形势变化通过出口变动、资本流动、汇率波动、价格传导等渠道影响我国经济,不利因素与挑战相应增多。

        报告期内,在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中,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结构调整深入推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质量效益稳步提升。同时,在多重因素制约下,我国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加大,信用和流动性风险增加,金融风险防范化解任务加重。面对困难,我国政府采取了积极应对举措,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营造优质公平的企业营商环境;央行货币政策目标由“合理稳定”逐步转向“合理充裕”,通过扩大MLF投放、定向降准、增加再贷款和再贴现额度等“精准滴灌”举措,着力解决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积极的财政政策不断加力,减税降费,加大基建投资“补短板”力度;加强金融风险防控和地方债务管理,积极化解上市公司股票质押风险,健全债务管理长效机制;加快落实金融业各项改革开放举措,着力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日趋友好的金融条件下,我国银行业规模稳健增长、信贷投放持续扩张、净息差企稳改善、盈利能力稳步提升。但也存在企业经营活力和社会信用创造能力下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银行体系面临增存稳存难度上升、资本约束加大、流动性管理难度增加等问题。为积极应对经营环境变化,有效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防范各类金融风险,本公司采取了如下措施,取得了良好成效:一是高度重视战略的引领作用,稳步推进改革转型任务的落地实施。董事会通过了《中国民生银行改革转型暨三年发展规划整体实施方案》,在推进“凤凰计划”项目成果转化与落地的同时,明确了未来三年的发展战略、业务方向和经营目标,坚持“民营企业的银行、科技金融的银行、综合服务的银行”的战略定位,打造在中国银行业鲜明响亮的品牌形象。

       二是牢记“为民而生,与民共生”的历史使命,打造差异化竞争力。围绕民企客户开展客群经营,稳步提升服务民企能力,力争成为优质民营企业的主办行和首选行;从构建核心平台、完善一体化机制、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加大资源配置倾斜、开发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等多维度入手,全力打造战略民企业务核心竞争力。公司业务聚焦民企战略,打造场景化的交易银行、定制化的投资银行、便捷化的线上银行和综合化的财富管理银行;零售业务依托“民企生态圈”,打造民企生态圈客群、小微客群、私银企业家客群三大特色零售客群,为民营企业及企业家提供有效率、有温度、有深度、有价值的服务。

        三是构建“技术+数据”双轮驱动力,努力打造科技强劲新引擎。以更加开放、主动的心态面对金融科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大力发展直销银行、远程银行、小微线上微贷、信用卡线上服务等业务,提升智能服务能力。以分布式架构转型为动力、以数据治理为抓手,为战略实施和改革转型提供技术“动能”、数据“赋能”和资源保障。

       四是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一体化服务体系,做综合服务的银行,实现内涵式价值成长。强化公司、零售、金融市场等板块之间的综合化经营,重视公私联动和业务协同,建立交叉销售机制,打造跨部门、多产品、综合一体化的业务格局。优化海外机构布局,推进集团化建设,促进母行、境外机构与附属机构的业务联动。

        五是加快事业部体制机制改革方案落地。进一步完善事业部体制机制,已建立地产金融事业部、集团金融事业部、信用卡中心、投行直营事业部、小微金融事业部、私人银行事业部、供应链金融事业部、金融市场部、资产管理部、直销银行事业部十大事业部,按照分类实施差异化管理,明确各事业部业务边界、业绩核算与考核机制,匹配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

        六是提升资产负债及财务资源精准配置能力。制定高效的资本策略、科学的定价策略和稳健的流动性策略,推进精细化财务核算、专业化财务管理,全面提升财务资源使用效率和财务平台支持能力。持续推进降本增效举措落地和成本管理体系建设,强化预算与资本管理,加强资源配置对改革转型的推动和重点业务的引导支持。

       七是提升全面风险管理能力。打造适应、引领、推动和保障业务发展的风险管理体系,强化风险文化法制底线;调整优化内控合规、法律事务和审计职责,建立全流程内控合规管控体系,完善战略核心业务风险管理举措,扎实开展审计工作;优化业务结构,创新不良资产处置方式,稳步改善资产质量。

        二、总体经营概况

       报告期内,本公司积极应对内外部经营环境的调整变化,紧密围绕“民营企业的银行、科技金融的银行、综合服务的银行”的战略定位,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切实服务实体经济,加快推进改革转型落地实施,并取得明显成效。本公司及时把握市场机遇,持续优化经营结构,强化不良资产清收力度,资产质量保持基本稳定,盈利能力稳步提升,各项业务经营实现稳健发展。

      (一)经营效益保持稳定,运营效率不断提升

       报告期内,本集团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03.27亿元,同比增长5.14亿元,增幅1.03%;营业收入1,567.69亿元,同比增长124.88亿元,增幅8.66%;净息差1.73%,同比提升0.23个百分点;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2.94%,同比下降1.09个百分点;平均总资产收益率0.85%,同比下降0.01个百分点;基本每股收益达到1.14元,同比增长0.01元;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每股净资产达到9.37元,比上年末增长0.94元。

        本公司持续推进降本增效和产能提升,加强成本精细化管理,压降刚性运营成本占比,成本结构不断优化,运营效率进一步提升。报告期内,本集团成本收入比30.07%,同比下降1.65个百分点。

       (二)资产负债协调发展,业务结构不断优化

        报告期内,本集团主动调整资产负债业务结构,资产规模保持适度增长。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总资产规模59,948.2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927.36亿元,增幅1.57%,其中各项贷款总额30,567.4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524.39亿元,增幅9.00%;总负债规模55,638.2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515.47亿元,增幅0.94%,其中各项存款总额31,672.9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009.81亿元,增幅6.78%。

        资产业务方面,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各项贷款总额(含贴现)在总资产规模中占比为50.99%,比上年末提高3.48个百分点;小微贷款总额4,155.6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423.02亿元,增幅11.33%,评分5档及以上小微客户贷款总额占比86.25%,比上年末提高4.92个百分点。

         负债业务方面,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吸收存款总额在总负债规模中占比56.93%,比上年末提高3.12个百分点,其中零售存款总额占比18.16%,比上年末提高1.57个百分点;同业负债总额(含同业存单)占比28.95%,比上年末下降2.95个百分点。

        (三)全面实施改革转型,重点业务发展良好

        报告期内,本公司聚焦重点业务领域,持续推进改革转型,明确关键落地举措,建立配套的管理机制、协同机制和组织保障体系,确保改革转型顺利实施。

         一方面,持续深化客群经营,夯实业务基石。在公司客群方面,贯彻落实民企战略定位,持续提升民企客户融资效率和服务水平,截至报告期末,全行战略民企客户数量达到354户,存款日均1,932.6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8.92%,贷款总额2,049.10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2.09%;供应链金融推出“通系列”行业解决方案,完善“E系列”综合金融服务,初步形成供应链生态客群服务体系,供应链金融核心客户数比上年末增长121.43%;本公司境内有余额对公存款客户达116.79万户,比上年末增加15.51万户,增幅15.31%;境内有余额一般贷款客户9,926户,客户基础不断夯实;在零售客群方面,聚焦小微客户、贵宾客户等重点客群,实施分层分类经营,以财富管理为抓手,深化零售客户综合开发,截至报告期末,零售贵宾客户293.30万户,比上年末增长12.15%;私人银行客户19,250户,比上年末增长16.97%;管理个人客户金融资产16,501.20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137.60亿元;实现零售业务营业收入564.09亿元,同比增长17.12%。

        另一方面,不断完善产品服务体系,提升综合化经营能力。在金融市场业务方面,积极适应产品标准化发展趋势,加快推进产品和业务模式转型,不断提升投资交易和资产管理能力,截至报告期末,本公司资产托管规模(含各类资金监管业务)为87,147.50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2.60%;养老金业务托管规模为2,439.90亿元,报告期内新增规模1,589.5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86.93%;理财产品存续规模14,405.55亿元;代客和自营贵金属及外汇交易量保持市场前列;在网络金融业务方面,积极探索网络金融新型发展模式,持续创新直销银行、零售网络金融、公司网络金融、网络支付等平台的产品和服务,客户交易活跃度稳居银行业前列,截至报告期末,本公司直销银行客户数达到1,917.13万户,管理金融资产1,322.91亿元;企业网银签约客户116.18万户,报告期内交易笔数9,909.73万笔,交易金额57.24万亿元;跨行通累计交易量2,305.60亿元,网络支付累计交易量6.20万亿元;在综合化经营方面有效发挥境外业务平台作用,持续拓展境外业务市场,加强交叉销售与业务协同,不断增强跨境金融服务能力,持续提升本公司国际化竞争力和影响力,截至报告期末,本公司香港分行实现净利润14.56亿港元,同比增长37.88%;民银国际实现净利润3.72亿港元,同比增长65.33%。

       (四)风险管理不断加强,资产质量基本稳定

       报告期内,本集团不断完善常态化、差异化的客户风险监测、风险评估和分类管理机制,持续提升存量授信贷后管理的精细化水平,切实做好重点领域的风险防范工作,同时,不断加大不良贷款专业化处置力度,核销转让不良资产消耗拨备584.21亿元,资产质量保持基本稳定。

       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不良贷款总额538.6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59.77亿元,增幅12.48%;不良贷款率1.76%,比上年末上升0.05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134.05%,比上年末下降21.56个百分点;贷款拨备率2.36%,比上年末下降0.30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和贷款拨备率指标按照中国银保监会《关于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的通知》(银监发【2018】7号)的规定执行。

       三、前景展望与措施

      (一)行业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

        2019年全球经济减速风险有所上升,金融周期进入下行阶段,贸易保护主义将导致更多的要素流动摩擦,地缘政治因素可能继续冲击全球经济复苏。我国经济增长也将因为民间投资不确定性增加、房地产产业链增长放缓、中美贸易摩擦等负面影响,面临一定的增长放缓压力,总需求不足成为经济领域面临的突出问题。受需求不足影响,价格体系、产出水平和就业形势均将受到一定影响。基建托底,激发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需求,促进形成强大的国内市场,成为下一步经济稳中求进的重要方向。在“稳定总需求”的框架下,宏观政策将进一步强化逆周期调节,积极的财政政策将加力提效,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较大幅度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稳健的货币政策将松紧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降息窗口可能开启,信贷市场利率平稳下行。

       受外部环境影响,2019年银行业发展也将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机遇方面,一是我国发展现阶段投资需求潜力仍然巨大,银行公司业务机会众多。在扩大内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下,国家将加大基础设施、科技、环保、民生领域补短板力度,加快开工一批骨干通道、“最后一公里”基建项目,加大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鼓励并规范PPP模式,促进有效投资稳步增长,这些将给银行带来新的公司业务机会。二是国家加大居民消费促进力度,激发居民消费潜力,银行零售业务空间广阔。

       当前,国家从消费内容、消费模式、消费环境、消费能力和预期等角度完善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发掘消费新增长点,教育、育幼、养老、医疗、文化、旅游等幸福产业迎来发展良机;此外,个税改革、政策环境改善等也将对提振消费形成一定支撑,进一步引致消费信贷及其他综合金融需求。三是政府大力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发展,优化营商环境,为银行小微金融和民营企业对公业务带来新机会。2018年以来,政府密集出台一系列扶持民营和小微企业的举措,多渠道入手、着力解决其融资难题,并持续加大减税降费、简政放权力度,助力民营和小微企业经营环境持续改善,在改善资产质量的同时,也为银行业务开展进一步拓展空间。

       四是区域协调持续推进,规模经济效益开始显现,高质量发展引领下区域配套金融服务需求强大。目前,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地区发展呈现出许多新特点,创新要素快速集聚,新主导产业快速发展,日益成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未来政策在统筹推进东中西部协调发展的同时,将进一步向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核心区域倾斜,充分发挥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力,加速要素集聚、创新创业和城镇化有序发展,进而衍生出多领域、多层次的金融服务需求。五是金融监管日益规范、资本市场改革提速,将为商业银行的综合化和可持续发展带来更大空间。在前期“强监管、去杠杆、治乱象”取得积极进展的基础上,“开正门、堵旁门”的规范引导成为常态;同时,加速资本市场改革、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已形成高度共识,将助推商业银行的综合化、可持续发展,为非息收入增长拓展空间。

       挑战方面,一是银行业传统增长模式将持续面临挑战,需适时进行战略调整和业务规划。

       当前,经济增速放缓、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以及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化、金融科技化、监管规范化和双向开放等外部环境变化,将深刻影响银行业发展模式,需时刻关注国际国内宏观发展环境变化,寻求轻型化、科技化、多元化、差异化、精细化突破发展。二是资本约束进一步加大,亟需增强内生性增长能力、优化资本市场功能。在资本消耗加大、监管要求提升、内外补充渠道有限的背景下,更需要做好资本规划,着力转变增长方式,妥善安排资本补充。三是资产质量可能再度承压,需多维度采取措施提升风险防控能力。当前,金融领域仍处在风险易发、高发期,经济增长放缓压力下,银行业所面临的信用风险可能重新抬头,全球金融市场波动与共振性下市场风险复杂多变,甚至两者交织,将进一步增大风险管理难度,需前瞻预判、适时调整,持续关注传统高风险和潜在风险领域变化,强化内控合规意识和风险的全流程管理。

         (二)公司发展战略

       根据外部环境变化和内部发展需求,本公司制定了《中国民生银行改革转型暨三年发展规划整体实施方案》,加快推进改革转型有效落地。未来三年,本公司致力于成为一家特色鲜明、价值成长、持续创新的标杆性银行,明确“民营企业的银行、科技金融的银行、综合服务的银行”三大战略定位。2019年是加快推进改革转型和三年发展规划有效落地的关键一年。

        成为民营企业的银行,根植民企、与民共生,聚焦优质大中型民企、核心企业供应链上下游、小微企业,通过为民企客户及企业高管提供一体化、个性化、综合化金融服务,做民营企业及其企业家的金融管家,成为民企客户的主办银行,民企客户心中的首选银行。

        成为科技金融的银行,大力发展直销银行、小微线上微贷、信用卡线上获客等业务,做强科技金融,打造在行业中领先地位;加强科技能力建设,助推科技赋能业务,提高金融服务智能化水平,打造中国具有最佳客户体验的互联网银行。

        成为综合服务的银行,加快业务多元化布局,覆盖信托、租赁、基金、资管等领域,实现集团一体化综合服务;建立“一个民生”的交叉销售和业务协同体系,通过“商行+投行+交易银行”、“融资+融智+融商”综合服务模式,为客户提供综合金融服务;以客户为中心,前中后台协同一致,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综合化服务。

        在新三年规划和改革转型实施推进过程中,本公司将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核心,坚持“轻资本、优负债、调结构、促协同、保质量”的总体经营策略,构建“3+3+5”实施路径。做强直销银行、小微金融、投资银行三大行业第一业务,做优信用卡、供应链金融、资产管理三大行业领先业务,夯实公司金融、零售金融、金融市场、网络金融、综合化经营五大业务板块,推动本公司由以传统业务为主体向数字化、轻型化、综合化的行业标杆银行转变。同时,加大改革创新力度,通过重点管理领域的机制与制度创新,激发组织活力,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管理体系,全面提升专业化管理水平,为业务发展策略的贯彻落实提供保障和支撑。

         展望未来,本公司将紧密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务,认真研究当前经济金融形势和市场变化,坚持稳健经营,深入推进改革转型,通过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促协同、优机制、夯基础、强党建等多重举措,推进全行高质量发展,有效提升实体经济服务能力。

        (三)可能面临的风险

         首先,报告期内,全球经济温和增长,复苏态势分化,受贸易保护主义等因素影响,国内经济增速持续下行,加之结构性去杠杆影响,部分企业经营压力加大,现金流紧张,银行信贷规模增速降低,银行资产质量管控,特别是问题资产清收处置难度增加。其次,中央反复强调要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商业银行将会面临更为直接的压力,既要多措并举化解民营及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也要防止盲目支持、突击放贷。再次,资本市场、政府平台、房地产等领域的存量风险化解仍将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需要稳妥、有序地推进。最后,面对经营效益、资产质量的双向承压,银行要在保证投资者收益的同时,合理平衡短期收益与长期收益;在保证信用、市场、操作、流动性、信息科技等各类风险得到有效管理的同时,提升公司可持续性发展与盈利能力。

         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本公司将坚持把风险防控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力争将风险消除在萌芽阶段,坚持合规经营,从理念、机制、文化、团队、技术等方面入手,持续提升全面风险管理能力,促进业务健康有序发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信用帝 » 民生银行2018年业绩:净利润503.27亿元

福州贷款找我们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